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凯发国际首页:“中企承建的供水项目让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凯发国际官网

K8凯发教育-20年专注幼儿教育-覆盖全国-高质量幼教解决方案。

咨询热线:400-898-4785

凯发国际首页:“中企承建的供水项目让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发布时间:2025-08-01 10:13:32

  上午九时左右,记者刚走进班古洛村,就遇见村民祖维娜端着水盆走到家门口的水龙头旁边,缓慢拧开水龙头——“哗啦!”清澈水流奔涌而出,迅速装满水盆。她弯着腰,手背抹了把眼睛,笑着说:“自从家里通水以后,再也不用起早去背水了。”水滴在她脚边绽开,仿佛开出了花。

  “中国企业建设的供水项目不仅让大家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也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班古洛地方政府主席古德勒克·姆韦莱日前对记者说,“大家终于不用再为缺水而烦恼,可以喝上放心水了!”

  今年1月,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承建的坦桑尼亚班古洛供水项目正式建成。该项目覆盖达累斯萨拉姆南部包括班古洛地区在内的多个区域及偏远村庄,为当地45万居民提供干净、安全的生活用水。坦桑尼亚水利部长阿韦索表示,班古洛供水项目对解决坦桑尼亚城镇供水矛盾及社会民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解决了当地‘喝水难’问题,也进一步助力坦桑尼亚现代化进程。”

  祖维娜今年45岁,是班古洛村的村民。以前,她每天早上3点不到就得起床,和丈夫孩子一起拿着水桶,步行到十多公里外的姆辛巴齐河取水,每天大约可以运回25升水供一家人使用。为了取水,祖维娜肩膀和手掌上都磨出了老茧。

  过去,班古洛村村民只有两个途径获得生活用水,一是去姆辛巴齐河里取水,另一种方法是高价购水,这两种取水方法,对于交通不便、经济贫困的大部分村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也容易引发疾病和多种矛盾。

  “以前取水非常艰难,而且水还是浑浊的,甚至有好几次在取水返回的途中还遇到有人抢水。”忆起往昔的经历,祖维娜频频摇头,上高中的女儿还多次因为要去取水而无法按时上学。“班古洛供水项目建成之后,我们在家打开水龙头就能有清水。我有了更多时间,可以给家人准备干净的食物,孩子们也不会因为没水而耽误上学。中企承建的供水项目让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接满水,祖维娜端着水盆走进厨房,准备清洗从地里摘回来的蔬菜。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全国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加上原管道基础设施老化,城市现有供水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给当地民众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2024年1月,中国电建在达累斯萨拉姆启动班古洛供水项目建设工作。该项目通过建设水泵站,将基班巴地区的水引至班古洛山,再借助20多公里的主线公里的管网,将水输送到达累斯萨拉姆南部区域。该项目旨在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用水保障,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

  “供水项目是利国利民的民生项目。”项目业主方达累斯萨拉姆供排水局代表卡克韦齐表示,通过提供清洁饮用水,可降低霍乱、痢疾等疾病发病率,减轻公共卫生系统负担,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此项目显著提升了达累斯萨拉姆的供水能力,惠及45万民众,是政府改善民生承诺的务实行动。”

  达累斯萨拉姆南部区域靠近沿海,地下水含盐量高,当地农户此前主要靠雨水灌溉,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班古洛供水项目解决了这个难题。

  家住在基夫鲁地区的托比亚西·曼戈莱拥有一家面积约7亩的小型农场。供水项目投用后,灌溉水源有了保障,曼戈莱开始种植地瓜、木薯、秋葵、玉米,家庭收入有较大提高。“以前缺水的时候,很多作物都无法生长。而现在,我们可以种植一些水果、蔬菜和粮食,不仅保障了自家需求,更提高了家庭收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曼戈莱喜悦地说道。据了解,供水项目投用后,管网覆盖区域新增了许多农场,进一步带动周边农业经济。

凯发国际首页:“中企承建的供水项目让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图1)

  班古洛供水项目的蓄水池就建设在班古洛山山顶。当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山顶蓄水池时,记者发现,山坡坡度普遍超过100%,且山地无硬化道路。记者疑惑: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应对雨季雨水多、土质松软、设备和材料运输困难等挑战?

  据项目副总工程师尹子飞介绍,项目团队根据实际情况,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好精细化地质勘察与承载力评估,综合采用换填垫层法、深层压实技术、复合护坡技术等,保证施工安全,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山地区域管网建设工作。

  今年1月,供水项目正式建成,每日供水量可以达到12000立方米。为提高供水效率、确保供水质量,项目团队使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网址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集中控制。

  记者随尹子飞一起来到位于基班巴地区的水泵站,查看班古洛供水项目的监控与数据采集情况。尹子飞打开集控中心的通讯管理机,点开水网数据,一系列数据一目了然,记录了该项目覆盖区域每日、每周、每月的用水量,以及当前的设备运行状态。

  “系统通过读取传感器数据,可实时传输水流、水位、压力、渗漏等参数,对供水各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和调度。”尹子飞介绍说,通过智能联动控制,这套系统可以优化生产调度,减少能源开支和管网漏损,如降低电耗20%—30%,漏损率从20%降至10%以下,提高供水效率和供水安全。

  据了解,不只是班古洛供水项目,中国电建在坦桑尼亚多个供水项目均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推动当地水务智慧化转型。“这套系统目前在国内已经比较成熟,在坦桑尼亚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我们会给当地员工集中培训,安排工作人员和业主方一起学习操作,直至全部掌握。”尹子飞说。

  阿韦索对项目高质量按期完工表示赞赏,感谢中国电建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推动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项目的顺利完工,不仅解决了民众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还有利于推动国家供水系统向数字化和可持续方向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他表示,未来希望能与中国电建加强合作,进一步融合AI预测(如设备故障预警)、数字孪生及云端化部署,打造供水系统跨平台访问,推动城市水务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优化”。

凯发国际首页:“中企承建的供水项目让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图2)

  当记者见到尼永姆时,他正在水泵站检查高低压配电设备。“我每隔两天就要来协助业主检查水泵运行是否流畅,电磁流量计等电气设备的数据传输是否正常等。虽然项目已经交付,但我们还要定期给业主方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保障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今年27岁的尼永姆是项目高级机电技工,2021年加入中国电建以来,已经参与多个项目建设。“我喜欢和机电设备打交道,这份工作给予了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提到自己的工作经历,尼永姆十分兴奋。如今的他不仅掌握了职业技能,还拥有了一份稳定收入。“我特别感谢我的中国师傅们,他们毫无保留地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我。”尼永姆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掌握新技术、提升自身技能。

  据项目经理晋登辉介绍,项目建设期间,中方团队建立全面的培训培养体系,由中方技术骨干带领当地员工,手把手教授管道焊接、水泵操作、设备维护等技能,实现“建成一个项目,带出一支队伍”。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中方同事总是思路清晰,分工明确,迎难而上,同时严格控制安全和质量,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在项目现场,姆加卢克迫不及待地给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姆加卢克是班古洛供水项目的一名现场工程师。他回忆起去年雨季,项目正进入关键时期,有一段正在班古洛山洼处施工的主管道,要求在24小时之内将剩余的200米焊接完成,否则会延误整体进度。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天气预报突然升级为红色警报,开始下起大雨来,现场尚有100米管道未焊接。由于天气突然变化,一些工人开始出现躁动,提议暂停工作。现场中方人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没有一句怨言,马上启用应急方案,他们迅速套上绝缘雨衣就跳进泥坑中,30秒内启动水泵抽排基坑积水,2分钟就架设好了移动防雨棚,然后接过了焊工手里的焊枪。坦当地员工见状也都纷纷穿戴好绝缘装备,与中方同事一起投入到工作中。

  “我当时非常感动,这个项目是为了我们的家人能早日用到干净的饮用水。他们身上的责任感一下子就让现场变得有序。”姆加卢克告诉记者,这份工作不仅使他提升了技能,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中国同事身上强烈的责任感。“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但是大家共同协作,为同一目标而奋斗,在信任中相互成就。”

  帮助附近社区修路、为当地小学捐赠文具、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关心本地员工生活……在保障项目有序推进的同时,项目团队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姆韦莱表示,过去由于缺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班古洛村民们只能去外地打零工养家糊口。“多亏了中国企业帮助我们修建的供水项目,不仅给村子里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还带活了周边经济,比如餐饮、零售等。很多年轻人新建了住房,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姆韦莱感慨地说。

  卡克韦齐表示,中方团队凭借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克服了诸多的施工难点,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圆满完成履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卡克韦齐说:“作为坦桑尼亚重点水利工程,班古洛供水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质安全,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期待能与中国企业开展良好合作。”

凯发国际首页:“中企承建的供水项目让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图3)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