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还有三大疑点亟待解答!
发布时间:2025-07-15 06:28:15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发生的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1 褐石培心幼儿园2份样本检验不合格,一份为早餐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一份为晚餐留样的玉米卷肠包,两份留样铅含量分别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污染物限量0.5毫克/千克的标准(铅含量超标2000多倍)。
2 褐石培心幼儿园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包装明确标示不可食用。
后厨添加彩绘颜料到点心里的监控视频也被调出,加上公安部门将其藏匿的剩余颜料查获。
明明是看似板上钉钉的“人赃并获”,视频为证、真相昭然,但通报发布后,公众的疑虑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愈凯发k8旗舰厅ag发增多。甚至,有人猜测,幼儿园只是背锅,背后有更大需要掩盖的真相。
对比价格,食品色素比如胭脂红色素,在电商平台售价为每千克99元、红曲红每千克45元。工业颜料的售价的确要便宜一半以上。
但铅铬黄的单位着色效率仅为柠檬黄的1/65–1/160。犯罪分子在面粉中添加3.28–4.18g/kg的铅铬黄,才达到了预期中的染色效果。而柠檬黄作为柠檬黄为水溶性偶氮色素,着色效率极高,柠檬黄在面点中浓度≥0.015g/kg时已明显显色,添加量0.02–0.05g/kg面粉即可达到鲜艳黄色。
也就是说,如果园方真的是为了节约成本使用颜料,但结果却是,其成本远高于食用色素数倍。
这已经不仅仅是蠢人的灵机一动,还有完完全全对儿童健康的极度漠视和对法律的公然践踏。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种节省成本的方式并非别无选择。如果觉得食用色素贵,完全可以放弃给糕点染色,单纯提供安全的基础食品。但园方为了制作出色彩绚丽的食物,来“扩大生源、增加收益”,竟选择了这条最危险的捷径。
2022年幼儿园开始招生。有家长表示,最晚从2024年8月起,这两种添加了颜料的食品就已出现在幼儿园的菜单中。
还有家长反映,女儿已从褐石培心幼儿园毕业一年,目前在读小学一年级,7月7日上午西安的医院检查显示,孩子的血铅值超80微克/升,而与女儿从涉事幼儿园同年毕业的同学里有人血铅超100微克/升。
也就是说,幼儿园堂而皇之的违法犯罪行为,竟一路“绿灯”躲开了监管,持续了至少近一年。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铅暴露临床管理指南》建议:只要血铅超过50μg/L,就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
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检的74名幼儿血铅检验报告单中,70名幼儿血铅超标、4名幼儿血铅正常。血铅检验值最高为528μg/L。
血铅未超标的4名幼儿中,2名女童是上述超标幼儿未上学的家属,2名儿童来自慧凡渭北幼儿园。而慧凡渭北幼儿园距离褐石培心幼儿园不远,两所幼儿园实际控制人均为李某芳。
天眼查显示,除涉事幼儿园外,李某芳名下还有三家幼儿园。其他幼儿园的采样检测结果均为正常。
如果说,用颜料是为了食物好看,扩大招生,为什么只有褐石培心幼儿园一家在用?
如果知道,为什么会“同意”后厨添加?如果不知道,为什么单选择这一家幼儿园“节省”,而不是全部幼儿园都使用颜料?
如果说孩子们对食品中不正常现象的感知和判断能力比较低,不能察觉出来,但老师们也吃了。大人长期吃这些食物,难道也察觉不出异常吗?
有家长回忆,“幼儿园曾组织过一次集体检测,7月2日检查的,7月3日打电话通知的结果。说你家娃血铅含量是27.6 微克/升,好着呢。结果来到西安测出的结果是440微克/升。”两个数字的悬殊,足以让任何家长脊背发凉。
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写错,实为天水褐石培心幼儿园)251名幼儿已全部检测。根据血铅标准认定,血铅异常233人、正常18人。
家长表示,幼儿园的检测结果只是口头告知,他们并未看到天水纸质或电子版检验单。
到底是幼儿园怕有事,把检测数据往低了说,故意隐瞒了实情?还是医院设备问题,这点其实很容易自证。
医院的检测报告都有存档记录。在舆论紧盯数据差异的当下,师兄认为,天水当地涉事医院理应在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公开最初的血铅检测结果,以释公众疑虑。
倘若医院第一次检测数据与通报中的结果大体一致,那么200多名儿童在同一幼儿园出现严重铅超标,这已是典型的群体性健康事件。医院有没有第一时间上报疾控中心?如果上报,疾控中心为什么没有及时发起调查?如此漠视群体健康风险的“不作为”,这合理吗?
从数据造假的嫌疑,到流程上的严重失职,每一个环节都在叩问:到底是谁在刻意掩盖真相?又有多少环节的失守,让200多名孩子的健康被如此轻率对待?
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平时不在幼儿园吃饭,可血铅仍超标,“毒源”真的只是幼儿园的食物吗?
转运站与幼儿园相距 2.5 公里,周边不仅有幼儿园,还有学校和居民区。但目前来看,这些相邻的学校和居民区并未爆出大规模铅中毒事件。若真如网友猜测,是转运站污染了周边的水和土壤,导致铅含量超标,那么即便此前未被注意,在幼儿园事件爆发后,也该有其他区域的人出现类似症状并被察觉。可现实是,铅中毒集中爆发凯发k8旗舰厅ag的范围,似乎只圈定在了这一所幼儿园内。
这种“特异性”的污染范围本身就值得深究:如果转运站是污染源,为何其影响半径精准到只覆盖幼儿园,却绕开了更近或同等距离的学校、居民区?
大众心中的重重疑虑,亟待权威答案来驱散。这些盘桓不去的疑问,关乎孩子们的健康,关乎公众对事件真相的知情权,若不及时回应,只会让猜测持续发酵,让信任的裂痕愈发扩大。
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不该止步于一份官方通报。这场波及两百多名幼儿的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早已超越个案范畴,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系统性反思。
从园方为逐利使用工业颜料,到检测环节出现的离谱数据差异,再到相关部门可能存在的监管失察,每个环节的责任都必须厘清。园方的恶意行为绝非偶然,若没有对安全底线的漠视、对儿童健康的轻慢,绝不会将“不可食用”的颜料混入孩子的食物;而两次检测结果的天差地别,更让人怀疑是否存在人为干预?这些疑问不查清,所谓的“追责”便无从谈起。
一所收费不低的幼儿园,能长期将工业颜料混入食材,且在集体检测中出现数据造假的嫌疑,足以说明日常监管存在严重漏洞。食品安全检查是否流于形式?对幼儿园食材采购、加工环节的监督是否存在盲区?监管不能总是“事后救火”,更要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严惩”的全链条机制,让每一处可能危害儿童健康的隐患都无处遁形。
更深层的反思,在于儿童保护底线的失守与重塑。当逐利动机凌驾于儿童安全之上,当监管漏洞让恶意行为有机可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是否足够严格?对食材安全的检测要求是否落到了实处?对儿童健康权益的保障是否建立了“零容忍”的红线?
这场事件给所有涉及儿童成长的主体敲响了警钟:政府部门需筑牢监管防线,教育机构要守住道德底线。唯有将反思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改进——比如细化幼儿园食材安全标准、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制、畅通家长监督反馈渠道,才能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安全成长。
当然,大众的疑虑也不能完全忽视。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信息,是平息恐慌、重建信任的唯一途径。无论是最初的检测原始数据,还是铅污染源的最终认定,通报都应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