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天津援疆:一期不够再续一期!为了和田的孩子们他们跨越4000公里……
发布时间:2025-07-05 22:22:23
天津与和田,相隔4000多公里。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在援疆干部人才的不懈努力下,这两个原本山海之遥的地方,如今已紧紧相连,亲如一家。
援疆工作绝非易事,迥异的气候环境,无不是对身心的严峻考验。而令人动容的是,有很多坚守在和田的援疆干部人才,已经连续援疆两期。连日的采访中,津云记者遇到了2位连续两期参加援疆工作的教育援疆干部,从3年到6年,从一年半到3年,他们扎根和田,用爱心持续浇灌着这片土地上的幼苗,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播撒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又凯发国际首页一批孩子们毕业了,毕业典礼时,他们都主动找我来拍照,那时候很不舍,也很幸福。”7月3日,站在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和职院”)荣誉展示墙前,57岁的耿铁军操着一口天津话,手指慢慢滑动着手机屏幕,合影里,他挂着微笑的脸上,透着一股子骄傲劲儿,这是他援疆的第6个年头,也是他送走的第5批毕业生。
无论是在“和职院”的师生间,还是在天津援疆的干部人才队伍中,提起“耿铁军”的名字,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9年11月,作为天津职业大学后勤处副处长的他,在工作群里看到了援疆号召后,毫不犹豫就报了名。2020年5月10日,经过一系列报批流程后,他正式以援疆干部的身份,前往“和职院”,担任副院长,主抓招生、就业和管理工作。
和田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燥,6月正是多风的时候,沙尘暴很常见。平日里,只要开着窗,桌面上不到半小时就是一层沙土,风沙大时,室外一片昏黄,哪怕是站在窗口,都看不清安装在窗下的空调外挂机。
相比于外部环境,耿铁军觉得更大的挑战,是身上肩负的教育援疆责任。2017年开始筹建的“和职院”,占地940亩,是天津市教育援疆的重点项目。
上职校的目的,是学习一技之长,为了更好就业。作为主抓就业的副校长,为了帮更多毕业生有好出路,除了日常的招生和校园管理工作,耿铁军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去拜访各个合作企业和工厂,挖掘新的企业寻求合作,“在我们教育援疆的促进下,和职院的就业率达到了95%左右,我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听到企业夸我的学生好。”
2022年快到年底时,耿铁军为期3年的教育援疆工作接近了尾声,那段时间“和职院”的老师和学生们,跟他说最多的话就是“留下来”。
“他们真的很淳朴,我去宿舍找他们聊天,他们总是会摆出来一大桌子从家带来的吃的,欢迎我。其实我们这些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好,但他们对人很大方、热情。”甚至很多混熟了的学生,会打趣地管他叫“天津老头”。因为舍不得和田这些学生,2023年3月,年近55岁的他又报名了第11批天津援疆工作,“看到我能留下来,师生们都很高兴,甚至有的学生会特意跑到我办公室,就为了给我一个拥抱。”
在校园里,学生们喜欢听他说天津话,讲天津和内地城市的样子。新疆太大了,大到有的和田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家乡。2022年年底,在给孩子们讲天津海河故事时,看着孩子们听得入迷,耿铁军突然有了个想法如果能让孩子们去天津上学,见见和田外面的世界那该多好。
这个想法,在2023年9月成为现实。在天津援疆前指的高位推动下,耿铁军和职教援疆的干部人才,破解了东西部教育资源不均衡难题,创新实施了东西部跨区域联合培养项目“疆生津学”。2023年9月,第一批19名“和职院”学生,前往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今年6月,这19名第一届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其中16人决定在津发展,实现了100%就业率。
“现在第二届学生还在天津上学,再开学还有第三届,未来还有第四届、第五届和更多届。”耿铁军自豪地笑着说,现在的“和职院”,专业已经从最初的只有5个增至了23个,在校生5000多人,2025年,有1693名学生顺利毕业,“今年我们计划把招生扩展到13个省市,不仅让和田的学生能够走出去,也要把内地的人才招进来,双向的流动才能让和田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天津援疆前指,援任和田地区教学研究室学前教育教研员的熊铁夫,也是一位连续参加两期的援疆干部人才。2023年5月,经过申请和选拔,有着18年幼儿教育工作经验的她,来到了和田援建。
来到和田后,熊铁夫发现和田地区未单独设有学前教育研究科室,也没有学前教育研究员,如何开展学前教育教研工作?这是一个难点。为了尽快摸清和田地区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走访和田、民丰、于田和策勒等市县的幼儿园势在必行。
“新疆比较辽阔,每次下县教研,往返车程就需要一周时间。”历时一个学期的走访中,熊铁夫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和田地区幼儿园在绘本投放中,共性问题普遍集中在种类和生均数不够,而幼儿绘本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幼儿语言发展、认知启蒙、情感培养、想象力激发等多个维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要孩子爱上阅读,就要先丰富幼儿绘本种类。2023年下半年,她陆续自费选购了300余册绘本,可因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多数快递都不能配送到和田地区,熊铁夫又辗转将300多本图书先邮寄到天津的家中,再让家人帮忙一箱箱寄到和田。过年放假结束返回和田前,她大半个行李箱都被新绘本占满,“我自己带回来,省下的快递费,能给孩子们多凯发国际首页买一些书。”
熊铁夫将这些绘本赠送给和田市幸福幼儿园作为教学研究试点园,并成立了一间绘本馆,起名“津和绘语轩”。她会定期来幸福幼儿园绘本馆,给孩子们讲一节绘本课。每一册绘本在熊铁夫的手中都会变得特别有趣,孩子们围在她的身边,小脑袋凑在一起,眼睛瞪得圆溜溜,随着她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会儿惊讶地张大嘴,一会儿挥着胳膊举手抢答,一会儿咯咯笑出声。
2024年年底,按照原本计划,熊铁夫的援疆工作就要结束,但看着孩子们听绘本时眼中闪着的光,她决定再次申请援疆,“和田的孩子们太可爱了,我刚来那会儿,这群孩子刚上小班,现在已经上了中班,我想再申请一期援疆,看着他们步入小学”
2025年年初,幸福幼儿园有了充足的绘本,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幸福幼儿园的老师毛庆铃提出了困惑,她们不懂如何给孩子讲绘本,刚拿起绘本,孩子们爱不释手,可自顾自地翻几页,提不起兴趣,就放到一边不看了。
因为这个情况,熊铁夫决定建设一间“数字绘本馆”。将一册绘本,配合她绘声绘色的阅读教案,录制成视频或音频,然后上传至她创建的绘本微信公众号,可以供其他老师或家长随时浏览,这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既能有力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又可让家长实现亲子共读。
从今年4月到现在,3个多月里,熊铁夫利用休息时间,制作50个绘本视频,22条绘本音频,其中有些数字绘本的播放量,能够达到七八千次,“我还在一点点摸索,想要更好地完善数字绘本馆。等我的两期援派工作都结束,这间数字绘本图书馆,也能为和田孩子们的成长助力。”(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