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逐步免费”与家庭共担养育成本
发布时间:2025-08-06 23:07:40
“民生红包”,一茬接着一茬。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的红包刚公布,这两天,学前教育的大礼包也送达了。8月凯发国际官网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下称“保教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如果以全国3000万在园幼儿计算,那就是一笔大数目,可谓诚意满满。减免保教费这一民生大礼包迅速冲上热搜,深受社会好评。这是一场速度的赛跑。2024年11月,《学前教育法》正式通过,以法条形式固化了“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则送上了实实在在的大礼包。从免费学前教育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到逐渐落地;从文件到具体的福利,短短不到一年,真金白银就送到了大家面前。可以说,落实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推进迅速,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国家对逐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的决心。
这也是一次力度的展现。《意见》既是在送福利,也是在告诉大家“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并不是梦想,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进,努力探索。可以预见的是,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实惠值得期待。而随着各地在落实《意见》的同时,推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情况的配套措施,红包的厚度还将增加。
当然,时间以及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也不容忽视。“逐步”意味着需要一个过程,要看到,实现免费学前教育离不开财力的支持,这笔钱从哪来,如何支出,都考验着地方财政的家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也意味着各地进度可能不同,力度也有差异。面对这种时间、地域上的差异性,国家和地方都需要拿出切实的措施平衡这种差异,不能让地方财政缺口成为拖后腿、不办或迟办的借口。各地需要朝着目标积极推进,不应该在执行上打折扣。
当前,生育形势不容乐观,如何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提升生育意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随着延长婚假产假、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育儿补贴制度、保教费减免等福利一一落地,一个无缝衔接、全程覆盖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也浮现了出来。社会普遍反映的保障生育妇女就业权利、提高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降低生育成本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也有望得以有效解决。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探索国家、地方、社会、家庭的凯发国际官网分担机制。而随着各项福利落地,国家和地方分摊一部分,社会和家庭共同分担的生育成本分担机制也正在逐渐形成。这对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将起到引领的作用。各方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少谈困难,多办实事,以问题为导向,为生育家庭切切实实地解决民生难点和痛点。